前沿,SEO优化过程中常有几个问题,亟待解决处理:
1、百度的移动和PC是用一个数据库吗?
2、百度怎么区分PC页面和移动页面?
3、移动和PC的优化方向思路有哪些?
首先要确定认知范围,提出这个问题,肯定是针对某个关键词在移动以及PC的搜索结果,而搜索结果基本以快照呈现,也就是这个问题换个思路就是:
百度移动和PC的搜索结果的快照都是存储于一个数据库中么?
常规认知,大部分技术员都会答,是的,他们是一个库,更会进一步答,只要PC优化好了,网站适配做好了,wap肯定就会好。答案真的如此么?
简单来看对比示例:百度端PC以及WAP端检索关键词“蔚来”
(ps:图比较大可以略过图看看结论)
通过图例,得出以下几点:
1、百度自己就区分了移动和PC的搜索框,并没有统一成一个;
2、广告会有差异:品专层次一样,但是关键词层次展现不一样,可能会受到百度广告的千人千变的策略所影响,以及广告主的定投策略;
3、自然排序差异性已经开始:
品牌官网的自然排序:PC排第一,移动排第二(移动排一的为视频聚合)
PC首页排序大部分为百度自身产品:百科、新闻、地图、贴吧;其他三方仅剩3个。
wap移动端则更多聚合移动端的产品:小视频、笔记、直播、图片、有驾
很显然,PC和移动的检索结果已经分库了,或许曾经是一个库,但随着移动端的发展,显然他们已经在某个阶段直接分库或者间接分库。
这个一般都会从搜索结果快照来查看,但是移动端貌似没有好的方法查看。那么百度怎么区分PC和移动的呢?
①PC和移动的爬虫区分:
现阶段百度的爬虫基本分为三类:PC爬虫、移动爬虫、小程序爬虫
爬虫判定:查看UA,如果UA都不对,目前UA分为移动、PC、和小程序三个应用场景,这三个渠道UA分别如下:
移动UA:
Mozilla/5.0(Linux;u;Android4.2.2;zh-cn;)AppleWebKit/534.46(KHTML,likeGecko)Version/5.1MobileSafari/.6.3(compatible;Baiduspider/2.0;+)
或
Mozilla/5.0(iPhone;CPUiPhoneOS9_1likeMacOSX)AppleWebKit/601.1.46(KHTML,likeGecko)Version/9.0Mobile/13B143Safari/601.1(compatible;Baiduspider-render/2.0;+)
PCUA:
Mozilla/5.0(compatible;Baiduspider/2.0;+)
或
Mozilla/5.0(compatible;Baiduspider-render/2.0;+)
小程序UA:
Mozilla/5.0(iPhone;CPUiPhoneOS9_1likeMacOSX)AppleWebKit/601.1.46(KHTML,likeGecko)Version/9.0Mobile/13B143Safari/601.1(compatible;Baiduspider-render/2.0;Smartapp;+)
②百度站长平台里,有让站长主动选择站点的类别。
此处的作用是辅助百度爬虫安排哪种爬虫去爬取站点:例如纯粹的PC站,可能就只派移动爬虫去爬了。
③百度的爬虫很流氓,也很吝啬。
很多小站长会抱怨百度爬虫对于站点的爬取很频繁,导致服务器压力过大,加载缓慢等,我猜想这些可能都属于初始阶段,爬虫通过大量爬取并且尽可能遍历站点内容,且会反复确认,导致短时间的堵塞,所以初始阶段小站长可以把站点扩容点带宽,让爬虫主动爬吧;
后期当百度对站点有了充分认知后,可能就没这么频繁了,甚至打入冷宫,不爬或者爬取周期非常长(具体和网站质量度有关系)。
综上,百度对于网站页面的区分可能会通过不同的爬虫来完成第一步识别;
第二步的页面识别可能在库里进行二次筛选,然后再归属到不同类别内。
了解了百度对于页面的差异度后,所以对于网站来讲,同一个页面需要同时有PC端呈现以及wap端呈现,这种呈现方式可以是分网址也可以是自适应,最核心的问题就是:
移动端的适配一定要做好,例如XXX宽度内,是否正常显示。
另外技术好的同学可以多观察与了解,前端在区分PC和移动的时候会使用哪些特殊的技术语言写法,这些特殊的写法,可能都是百度判定页面是否是移动端的重要标识。
还可以多多研究百度对于移动端的要求,来严格检测移动端页面的移动体验。
所以,PC有排名了,移动端没有,那么就需要对移动端做仔细的遍历与检查了。
同理移动端有排名,PC没有,那么可能PC端展现不是很好。
优化方向就是,区分不同场景,仔细完善各场景下的页面元素展现以及用户体验。
百度对于页面质量度的划分,也可能会基于用户体验的一些信息反馈,来判定页面的质量度。例如移动端的字体大小、移动端的行距、图片大小范围设定等是否在一定范围内等等。
所谓SEO优化,其实都是从很小的细节入手,并且要遵循搜索平台的一些要求,这些要求其实都是质量算法的显性化,由冷冰冰的代码演变成你可以听懂的语言。
你是否有了自己的优化想法呢?